国家质检总局、中央综治办、国家标准委1月28日发布《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基础数据规范》(GB/T 31000—2015)国家标准,并将于2016年3月1日正式实施。
从中央综治办了解到,这是我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第一项国家标准,历经三年反复征求意见并开展试点示范。
在“互联网+”和国家“大数据”战略背景下,现代科技给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提供了新途径、新手段。标准采用“9+X”模式,主要包括实有人口、特殊人群、重点青少年、社会治安、矛盾纠纷排查化解、校园及周边安全等9个方面的重点工作,“X”作为各地各层级根据业务进行的个性化定制和扩展延伸。
此次标准规范将“严重精神障碍患者”“重点青少年”列入9大基础应用模块。他们既是社会弱势群体,也是社会治理需要重点管理和服务的对象。
“基于综治大数据分析,将极大提升对各类重点人群的精准服务管理、对重点地区和突出问题的及时排查整治……”安徽省芜湖市综治办主任周晓梅说。
标准引导加强重点青少年群体的动态信息采集和应用,尤其是闲散青少年联系管理、流浪儿童救助,加强对有不良行为青少年的教育、帮扶、矫治、管理,加强专门学校建设和专门教育工作,有效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。
标准将寄递物流纳入其中,强化科技支撑,实行寄递业务流程全程计算机管理。中央综治办一室主任陈小军说,要解决一些地方危爆物品、寄递物流安全监管不到位、责任不落实的突出问题。规范的落实,也为推动落实100%先验视后封箱、100%寄递实名制、100%X光机安检提供制度保障。
陈小军介绍,标准坚持问题导向,强化重点地区排查整治和出租屋、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等重点工作落实。依托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信息化综合平台,建设纵向贯通、横向集成、共享共用、安全可靠的在线矛盾纠纷化解信息系统,做好矛盾纠纷的受理、统计、督办、反馈等工作,做到底数清、情况明,发现得早、解决得了。
同时,建立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信息库,完善信息沟通制度。建立健全社会矛盾排查信息网络和预警体系,落实重大矛盾纠纷信息报告制度。
(来源:《渤海早报》)